广州市天远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
公司电话:400-676-1169
传真:020-61133140
地址: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路159-161号
网址:http://www.tenreal.com
发布时间:2019-06-02 浏览:7080次 字号:大 中 小
在当今互联网时代,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化,物业企业当然也不例外。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厂商和产品让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效益尽快落地,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历。天远公司从业十多年,实施了三千多个项目的信息化管理,获得了业界广泛好评,也和众多企业一起经历了信息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,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属于天远和客户的宝贵财富,我们在此分享出来,期望能给选型中的朋友一些有益的启示。
如果您是地产公司的采购经理,决定选购一套软件来管理业务,第一步肯定是搜集信息:从网络媒体、同行的参照、熟悉软件的朋友……等等渠道来获取信息,期望从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案。一番功夫之后,一大堆问题可能会涌到你的面前:
每家公司都将自己的产品和方案描绘的得高大上,看起来都差不多,不知怎么选;
同一家软件在不同项目中反应大相径庭,有些说好有些说差,不知信谁;
公司内不同部门的同事各持己见,意见不统一;
看演示还行,但无法知道真实业务中的效果,更对长期使用没把握;
介绍的功能跟我实际业务细节上有出入,担心实际业务中用不起来;
看似差不多的软件,价格差很远,既怕买贵了吃亏,又怕便宜没好货;
万一选错了软件导致用不起来,费钱费力费时,害怕承担不起责任;
……
这些问题,有没有让您犯愁?
谁都知道信息化的好处,但是具体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,却经常一筹莫展,拿不出可行的办法,而另一方面,“不选择”是最坏的选择,因为“不选择”意味着逃避和停滞,损失的就是商业上最宝贵的“时间和机会”资源,让竞争对手直接超越,对您来讲后果是最恶劣的,所以经常有人说“选购软件往往比卖软件更难”。
其实这只是选购软件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,而且并非个别公司特有的现象。原因很简单:
1)地产软件是地产行业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,作为地产行业的从业者同时具备这两个行业实战经验不是一件易事,承担这样的选型课题有压力也就不难理解;
2)物业行业业态众多、规模迥异,如住宅小区、写字楼、商业大厦、购物中心、专业市场、公共空间等,有的是地产开发公司附属型物业,有的是专业的第三方物业,有的专门提供物业服务,有的以招商运营为主的商业服务,有的是独家物业公司,也有连锁型集团化公司,不一而足…每家公司的具体业务其实差异颇大,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,市面上的软件产品也有同样的区分,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软件,自然也要面临多样化选择。
既然信息化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必由之路,那我们也不必发愁,运用正确的方法,多学习多参考多体会,经验从无到有的,必能熟能生巧。
软件选型务必坚持的原则:
俗语说:“钱收到手不是自己的,花出去才是自己的”,说明一个道理:钱要用掉才能发挥出价值。实施业务管理软件更是如此,因为软件产品本身并非实体物品,如果在业务运营中有效地运行起来,其价值就得以彰显,如果用得不好,其价值就是0甚至负数(因为还要附带投入人力、时间、设备等)。所以 “我”+“用起来”,应该成为软件选型的唯一标准。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,实施起来颇有讲究。
1、自我需求清理
在接触供应商之前,首先应该将自身业务做一次客观的梳理,按以下步骤:
按部门职能清理当前业务流程:如 招商部:客户登记、客户沟通、资料审核,合约签署;财务部:缴费通知,缴纳确认,费用报销、等等。物业部:工程保修,清洁绿化等;
适当列出以上工作环节的明细栏目;
按重要等级对业务清单分类排序,如:非常重要、重要、一般、轻微。一般来讲,产生主营收入的业务更重要,相关流程和细节应该高度重视,而辅助性配套工作的重要性则弱一些。合理的评判更有利于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2、深入考察厂商产品,远离同质化陷阱
考察待选软件的架构,是否能按本公司实际流程运行,特别是业务流程变化后如何适应;
考察待选软件的模块,是否能按本公司实际栏目设置明细,变化后系统如何适应;
考察待选软件的报表,是否能按本公司实际报表输出结果;
您可能会遇到几个厂商的模块都很相似的情况,感觉都差不多,陷入同质化迷惑中,事实上不同厂商的产品背景和发展历程其实都是不同的,功能模块的称呼和布局样式只是表面现象,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细化流程才是软件厂商的核心价值。厂商会准备一些业务数据来向客户展示产品性能,但这些演示数据不是来自您自己实际业务,所以您看到的演示效果不等于您的上线效果,不应该让这些占用您太多的注意力。
您更应该做的是:与厂商售前顾问认真商讨,用自己关键业务的真实细节做成数据案例,实际运行后不同的厂商会显示不同的效果,您再做判断就会有清晰的依据。
始终坚持“适合我的,才是最好的!” 这一原则,因为同一个产品在别的项目用的成功,不等于在我的项目就能成功,产品的好坏要以自身项目的吻合度为标准,重点是公司重要业务的匹配度,如果软件产品对重要业务的匹配度不足,就算通过其他服务和补充性手段,都难以弥补项目的缺陷,实际运行中就有可能走样,考察阶段的“夹生饭”,就可能成为实施上线时的“定时炸弹”,面临整体流程无法上线的风险。
3、考察厂商的综合支持能力
完善周到的服务体系
已实施案例的运行效果
对业务需求发展变化的持续支持能力
对技术环境发展变化的优化整合能力
4、 如何兼顾眼前的痛点和长远的愿景?
当前业务管理中的痛点,肯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,否则,实施信息化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。如果未来有可预知的业务形态需要纳入系统管理,可以适当演练,确定相应功能模块,如果未来的业务形态尚未具体定型,就可以要求厂商提供预留空间和入口,模块暂时不用细化,既可以省下当前的投入,也未来留下变化的空间。
5、 如何平衡管理需求和信息化成本?
在确保重要业务得到匹配的情况下,选择最合适的方案,并尽可能通过谈判或其他价值交换(比如成为厂商的样板项目竖立项目形象带来附加值),降低采购成本;
非重点业务,或者说在公司管理中比较边缘的业务,暂时不纳入信息化,减少投入;
将一个较大的信息化目标,分成几个递进阶段,分步实施,既能限定每个阶段的投入,也能增强系统的磨合度,强化实施效果;
经过这样的对比后,会有一个客观的、符合自己项目要求的综合排名,称为最有力的依据,选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,您还会觉得选型是个难题吗?
上一篇: 房地产BPM流程管理 |
下一篇: 一站式地产运营平台-天远之星T8 |